此外,在占据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 40%-60%的动力电池领域,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更是“一骑绝尘”。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市占比高达91.2%,在这十家供应商中,中国本土有6家,韩国3家,日本1家。
就动力电池市占比而言,仅2022年,6家中国企业高达56.2%,3家韩国企业为26%,日本企业仅为9%;至2023年第一季度,6家中国企业合计市占比增至61%,3家韩国企业市占比下滑至24.7%,日本1家企业市占比维持不变。
从具体装车量来看,今年一季度,6家中国本土企业动力电池供货高达81GWh,较去年同期53.9GWh增长50.28%;3家韩国企业供货量由去年同期的25 GWh,增至32.9 GWh,增长率为31.6%;日本1家企业供货量由去年同期的8.7GWh,增至11.9 GWh,增长率为36.78%。
截至今年一季度,来自中国本土的宁德时代、比亚迪依旧占据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前两席。其中,市场龙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6.6 GWh,同比增长35.9%;其市场份额为25%,占比超过三分之一。其次,为通过垂直供应链管理,包括电池自供和整车制造的比亚迪,其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1.5 GWh,同比增长115.5%。随着整车出口持续不断地开拓海外市场,比亚迪动力电池出货量也将因此受益。
在传统燃油车时代,中国一直是追赶着,但是经过多年来的政策扶持和相关产业链共同努力,在汽车电气化时代,中国不仅整车企业销量大幅领先,同时产业链在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均已实现技术突破,并且具备了相当的技术优势。
不仅如此,由于本土资源优厚,以及相关产业链更完备和更具成本优势,中国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中使用的90%的稀土和60%的锂的加工量。“正极、负极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摆脱进口依赖,锂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%以上,其中关键工序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%以上。电池产业发展对电动汽车被市场接受起到了关键作用。“ 近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能源协会会长李阳在202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如此表示。
此外,在电动汽车充电和换电相关的专利申请方面,近十多年来,中国企业也取得长足发展。据Patent Result近期报告指出,2010年至2022年,中企在电动汽车充电和换电相关的专利申请量高达41,011项,尽管排名靠前的企业数量有限,但中企提交的申请总量高出日企一大截,日企以26,962项专利位居第二。紧随其后是德国、美国、韩国,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6,340、14,325、11,281项。
地址: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新路58号
启迪时尚科技城东区17幢